工伤判定标准2023最新标准 新劳动法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

chkek 保险知识 68

大家好,今天新保网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工伤判定标准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搜索工伤判定标准2024最新标准,因此,小编特意整理了4个与新劳动法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相关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新劳动法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
  2. 2024年安徽省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3. 非工伤赔偿标准2024?
  4. 肋骨骨裂工伤评级标准?

新劳动法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标准?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8条对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工伤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按该规定,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之一,必须是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二,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三,必须是本人没有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第四,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2010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对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认定工伤的条件进行了适当放宽。新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更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明确了四种认定情形: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这就框定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前提:合理时间、合理路线。而对于合理路线,更高法相关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如下班途中需要到菜市场买一点菜,然后再回家,而且是顺路,这就是合理路线。

由此,上下班途中买菜发生意外,也可认定为工伤。

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认定上下班途中受伤属于工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素:

一是在合理时间、合理路线中的“上下班途中”;二是伤害是由“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造成;三是事故必须是“非本人主要责任”。

上下班途中受伤是否算工伤,需要明确两点:

之一、是否非本人主要责任;

第二,是否在规定的上下班途中情形,是否在上下班合理路线。这两大条件是认定上下班途中,是否属于工伤的关键。

上下班途中的认定情形如下: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所以说应该算工伤

2024年安徽省工伤伤残鉴定标准?

安徽省工伤伤残鉴定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将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其中,部分等级划分依据如下:

 Ⅰ级伤残: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意识消失;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Ⅱ级伤残: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不能工作;

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Ⅲ级伤残: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明显职业受限;

 社会交往困难。

 具体的鉴定标准和流程建议咨询专业的鉴定机构或当地的人社局。

非工伤赔偿标准2024?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如下:

一级伤残:本人工资×27;

二级伤残:本人工资×25;

三级伤残:本人工资×23;

四级伤残:本人工资×21;

五级伤残:本人工资×18;

六级伤残:本人工资×16;

七级伤残:本人工资×13;

八级伤残:本人工资×11;

九级伤残:本人工资×9;

十级伤残:本人工资×7。

肋骨骨裂工伤评级标准?

关于肋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要根据肋骨骨折数来评判。如12肋以上骨折以上其属于工伤八级。具体如下:

1、十级级的标准为4肋以上骨折;或2肋以上缺失;

2、九级的标准为8肋以上骨折或4肋以上缺失;

3、八级标准为12肋以上骨折。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1、迅速确定工伤发生单位名称

单位没有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用人单位承担全部工伤赔偿责任,基本上不可能主动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甚至百般逃避工伤赔偿责任。即使购买了工伤保险,用人单位仍然需要承担部分赔偿责任,也存在不会积极主动的去申请工伤认定的可能性。

2、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自己必须申请

不管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认定都是处理工伤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伤认定首先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在用人单位不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近亲属等可以在一年内申请。由于申请工伤认定有确定的期限,超过期限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追索工伤保险待遇也将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

3、调解需了解伤残级别和计算标准

协商解决多发生在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由于申报工伤有可能影响单位将来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或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用人单位往往不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就直接要求协商赔偿数额,工伤职工或其亲属为了使工伤赔偿早日处理完毕,也多采取迎合的态度。

由此可见,肋骨骨折与工伤鉴定标准是按照骨折根数确定的,工伤等级从8级到10级不等,如果骨折根数在12根以上的,通常是认定为工伤八级。这种情况下,职工可以得到12个月的工资作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如果和单位就此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还可以拿到一笔经济补偿金。

到此,以上就是新保网小编对于工伤判定标准的相关介绍了。希望这些关于工伤判定标准的4点解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关于的问题,欢迎继续关注我们。

标签: 工伤判定标准 工伤 上下班 伤残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