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冲突视频_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

chkek 实时热点 9

大家好,今天新保网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黎以冲突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黎以冲突意味着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

在2006年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中,以色列海军哈奈特号(INS Hanit)护卫舰被黎巴嫩发射的导弹重创。哈奈特号(INS Hanit)护卫舰,是萨尔5型护卫舰的三号舰。该级护卫舰,是现以色列海军中排水量更大的水面舰艇。

黎以冲突视频_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

哈奈特号(INS Hanit)护卫舰

1967年,埃及导弹艇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埃拉特号,这使得以色列在之后的三十年内放弃了发展大中型水面舰艇的念头,转而发展轻巧灵活但火力强大的导弹艇上,因此诞生了萨尔2、萨尔3、萨尔4等导弹快艇。

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中,虽然以色列大获全胜,但是也暴露出以色列海军导弹艇在使用上的缺陷。1983年以色列为决定发展新型护卫舰,1988年3月,美国正式接下以色列的这笔生意,由洛克威尔和英戈尔斯负责设计建造,1990年完成设计,1992年首舰开工。由于每艘萨尔-5型护卫舰的造价,高达近4亿美元,因此以色列将采购数量从原本的6艘缩减至3艘。

黎以冲突视频_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

萨尔-5型护卫舰

该级护卫舰全长85.64米,满排排水量1227吨。该舰是以海军最早搭载直升机的舰只,舰上搭载有法国的黑豹直升机用于反潜。舰上武器装备为8枚鱼叉导弹,以及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另外还有64枚闪电-1导弹(用于防空)和六枚Mk 32鱼雷发射管(可发射Mk 46型鱼雷)。

三号舰哈奈特号护卫舰,于1993年4月5日开始建造,1994年3月下水,1995年2月7日服役。

在以黎战争期间,哈奈特号护卫舰在距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海岸附近海域执行巡逻任务。2006年7月14日,哈奈特号护卫被黎巴嫩发射的导弹击中(可能是C-802反舰导弹)。导弹击中了哈奈特号护卫舰的舰尾水线部分。

萨尔-5型护卫舰

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枚导弹在爆炸后,将飞行甲板引着,并损坏了舰体内的推进系统。飞行甲板起火后,严重威胁下方的航空燃料库,不过最后并没有出现爆炸。几个小时后,大火被完全扑灭。在这次事件中,共有四名水手死亡。虽然被重创,哈奈特号护卫舰没有沉没,一直漂浮在海面上。后来,该舰被拖到阿什杜德港进行维修。经过三个礼拜的维修,该舰重返以色列海军。

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当时媒体报道了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被黎巴嫩的导弹击伤,刚开始网友们都不太相信,因为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在中东数之一,怎么可能遭到黎巴嫩的袭击?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情况属实。

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具有反导、防空、反潜、反舰等诸多功能。该舰1993年开始建造、1994年3月下水、1995年2月服役,舰上装载着8枚鱼叉导弹、64枚闪电一1导弹,舰艏有近防炮、舰体有鱼雷发射管装置。并且有先进的航电、雷达系统。可以说是一艘比较先进的现代化护卫舰。被导弹击中的原因是他们一时疏忽大意造成的后果,当该舰快要靠岸时,关闭了雷达系统。这时隐蔽在暗处的黎巴嫩武装,用卡车上的导弹发射架发射了两枚伊朗研制的“怒尔”反舰导弹击中了该舰的甲板。顿时爆炸起火,一小时后该舰失去动力,最后被拖到本国维修。

综合上述是我对黎以冲突中,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是怎么被导弹击中的认识。

反舰导弹:不是我不小心,只是这么大个目标,引力难以抗拒!

(“哈奈特”号护卫舰后甲板图 损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这个案子是发生在2006年7月14日,当时这艘满载1200吨的“哈奈特”号护卫舰正在离贝鲁特还有10海里的黎巴嫩水域巡逻。当天晚上这艘舰遭遇了3枚反舰导弹袭击,4名船员遇难。舰体尾部机库位置和上层建筑受损,随后引发的火灾的造成了发动机舱的熄火,随后该舰处于无动力漂浮状态,被拖回港口维修并进行了维修和升级。

(被认定为的来袭导弹可能型号,都是一家子的...)
当时的实际情况由于只有以色列方面的报道。所以,我首先引用下以色列国防军关于黎巴嫩战阵中的这一事件的调查报告(相对权威消息源)。以色列国防军对于这次案例调查表明,当天夜里至少有3枚反舰导弹对“哈奈特”号护卫舰同时进行打击,最有可能是基于C-802反舰导弹的伊朗国产化版“努尔”,但是也可能是C-701,因为造成的损失其实太轻微了。

(当时以色列人调查报告中绘图 两枚来袭导弹轻松掠过)
以色列的报告称,来袭导弹1枚没有射向“哈奈特”号护卫舰方向(推测发射后爆炸),2枚来袭导弹,一枚在水线上5米处击中了后甲板,另一枚在水线上20-30米处掠过“哈奈特”号护卫舰。其中掠过的导弹击中了小型柬埔寨注册商船“月光”号,并导致该船沉没了。

(也不是我画的图 以色列国防军画的调查报告图 描述了被命中的案例)

至于为什么会被袭击,以色列国防军给出的答案是:舰员没有采取充分的行动来规避可能的风险!因为在2006年之前,以色列方面仅有1名情报官员预测过 *** 党拥有反舰导弹。这导致舰员的松懈。而且在当时,舰长和中上层4名军官没有在舰上,值班军官关闭了部分雷达和防御系统,同时并没有通知带班舰长(这点有点勉强,跟当年“飞鱼”导弹击中“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借口几乎一模一样...)。

这条舰还在服役,修修补补又继续了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以色列的“哈奈特”号护卫舰(INS Hanit F-503)被导弹击中的过程并不复杂。

萨尔5型护卫舰

根据资料显示,2006年7月14日被导弹击中的“哈奈特”号,当时虽在离贝鲁特海岸约10海里的黎巴嫩水域巡逻,但并未开启相关预警雷达,这就导致“哈奈特”号在遭遇攻击时,并未作出有效的防御措施。当然,以军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也在于,以色列方面并没有对 *** 党武装是否拥有岸舰导弹的情况作出准确评估。

被击中的“哈奈特”号尾部

就实际的攻击情况而言,当时的“哈奈特”号被攻击到的是水线以上的船体尾部,这也导致“哈奈特”号动力瘫痪,并造成上4名水兵死亡。不过,“哈奈特”号在遭遇攻击后并未沉没,且返回阿什杜德港后,经过几个月的修理,在2007年又重新开始进行服役。

另有资料显示,当时 *** 党武装发射的岸基反舰导弹共有3枚,除1枚击中“哈奈特”号外,1枚在发射后爆炸,另1枚则是越过目标击中了60公里外的一艘商船。

3艘萨尔5型护卫舰编队

此外,就“哈奈特”号本身而言,其属于萨尔5型护卫舰(Sa'ar 5-class),同级3艘均由美英格尔斯造船公司建造,该机舰满载排水量1275吨,配备有EL/M-2248 MF-STAR 4阵列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巴拉克-1型防空导弹、MK-15型密集阵近防系统、AGM-84“鱼叉“反舰导弹等武器系统,这在以色列地区都是相当优秀。另外,再加上该级舰不错的隐身设计,这也是造成以海军过于大意的原因所在。

以色列“哈奈特号”轻型护卫舰(属“萨尔–5型”)可不简单!虽然排水量比056级都小,但是它可是“小舰重装”的典型,由于以色列海军力量建设要求“小而强”,大部分舰都要求“多功能”,就拿“萨尔–5型”来说,防空、反舰、反潜所有的活,它都干了!武器配置也很强悍,舰艏的美制“密集阵”近防炮、巴拉克Ⅰ防空导弹、鱼叉反舰导弹……。总之,它在同等级别的战舰当中战斗力是强悍,理论上来说“萨尔–5”可以拦截2枚反舰导弹的袭击。
但是,击中它的伊朗“努尔”反舰导弹(岸舰)也不是普通装备,是伊朗从外国引进的先进反舰导弹技术,自己改进和组装的,仅比原装品差了一点点!并且,由于采用岸舰系统隐蔽性更强,从上面图片里就能看到,“努尔”导弹的发射车可以伪装成任何民用中型卡车,在大部分地区都可以机动,由于导弹射程较远,可以距离海岸很远的“次纵深”地带发射……并且制导系统与发射系统可以距离很远,当锁定目标以后,在极短时间使用微波通讯告知发射车……。是一种隐蔽性非常好的反舰利器!


其实,这次以色列护卫舰被击中完全是自己疏忽所致,而且离海岸线太近了仅10余㎞,理论上来说“哈奈特号”有两层“硬杀伤”防御反舰导弹来袭的能力,舰上的警戒雷达在发现目标以后→通知舰上的“防空中心”→中心使用火控雷达进行精确跟踪、制导→一秒钟间隔发射两枚“巴拉克Ⅰ”导弹就能拦截“努尔”→如果拦截失败,“密集阵”是最后防御手段!可以认为“哈奈特号”拦截2枚“努尔”攻击是可以的!

但是,以色列护卫舰在距离海岸线10㎞左右的距离居然不开机警戒雷达,这样危险的地带不开雷达完全是“懈怠与骄横”所致,没有意识到“ *** 党”武装有岸舰导弹这样的装备!

而“努尔”导弹发射一方则完全贯彻了“岸舰导弹”的战法,就是隐蔽伪装、制导系统与发射车之间距离较远 ,中间设置中继站…在锁定以色列护卫舰以后通知导弹车发射……由于发射车距离护卫舰很近 ,导弹以“亚音速”飞行,300米/秒,10秒钟就是3㎞,10多㎞的距离飞行不到一分钟!这样近的距离除非以色列护卫舰高度戒备,并且各武器系统都已经接电,处于待发状态……这样才能拦截,很可惜以色列舰没有做任何“防御措施”!

现代战舰对抗岸舰导弹是一个较难的课题(属于游击战)!原因是,反舰导弹系统可以在海岸线任何地方隐蔽,车辆伪装严密!侦察手段要想在茫茫车辆当中找到“制导系统车”和“发射车”简直就是大海捞针!并且导弹发射突然性太大了!不一定在哪就发射一枚,留给战舰预警的世界太少了!

所以,战舰距离敌海岸较近的距离的时候觉得不能疏忽大意!全舰要做到一级战备状态!这样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火炮、武装直升机等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反坦克导弹是否也可以用于火力支援呢?

当然可以。反坦克导弹实质就是带导引的炸弹而已,不过对穿甲功能进行了加强。

一是对人射击。只要在射程内,瞄准打就是了,就像发射狙击枪一样,而且这个还可控制瞄准,对于价值较大目标、应急打击对方聚集人群,以及掩体后人群都是很好打击手段。

二是打地堡累类目标。对越作战中,1985年7月2日我军35号高地前沿防御阵地上,面对越方1031号高地,我导弹分队两组发射,每组分别发射2枚导弹,打掉越军距我约2100米远的两处营、连指挥所。导弹发射后钻进越军连指挥所,并引爆了工事内存放的弹药,猛烈的爆炸将越军隐蔽部的顶盖全部掀开。两枚红箭-73干掉越军两个指挥所战之后,同年12月24日在东山同一地域31号阵地,再次对越军前沿地带营指挥所实施“定点斩首行动”,一举将其摧毁。这两次行动迫使越军将老山前线指挥所后撤到红箭-73导弹射程之外,可见精确打击的威慑力是多么巨大。打地堡房间类目标时候,可以选择温压弹头。,这样在弹头威力上显著扩大,并且穿甲能力减弱,方便摧毁比较厚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三是打直升机类空中目标。 *** 党2024年8月12日在南部村镇亚特尔击落了一架以军直升机,使用的是新型反坦克导弹“瓦德”。以军说,这是以黎冲突爆发以来,首次有以军直升机被击落,而且机上5人全部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叫作克伦·滕德勒的以色列女兵。这也是首次有女性士兵在黎以冲突中死亡。苏联打阿富汗时候,阿富汗方面就用反坦克导弹在机场附近伏击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取得不小战果。

四是打击水上目标。这种武器我国的红箭-11的舰载版本也正在研制,如果能够研制成功的话以舰船这种平台的可携带量来看,它将赋予小型舰船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这无论是近海巡航还是岛礁监控都极具优势。

五是简单超视距攻击。红箭-10发射系统约重150kg,其中弹头约43kg,弹体长185cm,普通型号之前提过射程约为10km,但是其增程型号将达到25km,超视距性能非常可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反坦克导弹正逐步向多用途导弹的方向发展,不但可以对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攻击,也可对钢筋混凝土工事、敌军指挥所、移动指挥车、低空飞行直升机等重要点状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用反坦克导弹作火力支援武器太过奢侈了

在真实的战场上,唯有榴弹炮、迫击炮,才是最主要的攻坚火器和步兵支援武器,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加农炮基本上功能单一,用途始终没有榴弹炮和迫击炮那么重要,二战时德国88炮成了万能的神炮,毕竟是少之又少。

武装直升机是用来对付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等地面高价值目标,必要时可用火箭弹摧毁地堡等坚固工事,也可用来对付敌方的武装直升机,只能说武直具备一定的火力支援手段,火力支援不是武直作战的最主要目的。

战时的火力支援,依然是炮兵各类火炮输出的弹丸,以及空中攻击机和轰炸机的任务,这点要非常明确,武直仅是必要时火力支援的配角而已,也即火力支援并非武直的作战目的。

至于反坦克导弹,譬如我军装备的红箭-10,属于光纤制导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更大射程10000米,穿甲型深在1米以上,能打爆所有全球在役的主战坦克,让其彻底变成一堆永远无法安装的零部件。

但红箭-10价格昂贵,一发出去100万以上人民币就打了水漂,让如此昂贵的反坦克导弹,充当火力支援任务,战时的指挥官一定是被脑子烧坏了。

因此,在战时,对敌坚固定火力点,可以采取火炮、攻击机、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打击手段,将目标予以摧毁,必要时,也可以用武直的火箭弹予以摧毁,对于价格昂贵的反坦克导弹,当作火力支援武器,用起来确实肉痛,烧得可是大把的人民币。

不到山穷水尽,部队指挥官是不会用反坦克导弹打击敌火力点的,用反坦克导弹来当火力支援武器,那也太过奢侈了。现在,我步兵班人手一具不占编制的火箭发射器,打掉了火箭弹,发射管就扔了,步兵班的攻坚手段也是蛮厉害了,足以对付钢筋混凝土的野战工事。

不似40火,发射管和火箭弹是分离的,1具火箭筒,竟然要占有2个人的编制,1个射手,1个背弹的副手。

反坦克导弹也可以用于近距火力支援,现在反坦克导弹趋向于多用途化发展,从技术讲不仅仅具备打击敌军碉堡、掩体以及其他坚固防御设施的能力,甚至还具备打击空中目标的能力。

反坦克导弹进行近距支援作战,通常是一种高配作战样式,只有特种部队或许有这个机会,平时并不怎么常见;虽然其具有打击精度高、打击时效性好和毁伤威力大的特点,但也有诸多因素限制其大量使用。

首先,射程有限,限制其使用范围。一般反坦克导弹更大射程在10公里左右,反装甲运用除了机载模式,基本上都处于3-5公里范围,更大也不会超过8公里;这个射程基本上与60mm迫击炮的标准射程差不多,甚至低于部分60迫击炮的射程;是典型的介于火炮与火箭筒打击之间;只有部分承担攻坚任务的步兵分队或者特战分队可能出现类似需求,一般大多是抵近射击,主要看中的就是它的毁伤威力和精准度。

其次,使用效费比不高。通常更便宜的反坦克导弹价格都是以10W量计的,这对于打击造价在100W量以上的坦克、装甲车有一定的使用效费比,打击一个造价甚至不足其价格五分之一的目标,就显得有些土豪作风了;通常反坦克导弹装备数量本身就偏少,多用途弹的价格和能装备数量与普通反坦克弹有着较大差距,这无疑进一步降低了作战使用效费比,还没有那个土豪大国能如此奢侈大量使用反坦克导弹进行攻坚作战。

再次,作战用途上存在重合。为了弥补火炮与轻武器之间的火力毁伤空白,各国相继研制了一大批诸如火箭筒、迫击炮、自动榴弹发射器等一系列点面杀伤武器;为了提高打击效能,火箭筒的口径达到了120mm,比如我国装甲步兵当前主要以120mm火箭筒为班组反坦克和攻坚作战的标配,此外还专门研制了用于攻坚作战的云爆弹,这些装备除了在打击距离上稍逊色于反坦克导弹之外,无论是毁伤威力还是使用效费比都要优于反坦克导弹,毕竟术业有专攻。

因此,并不是反坦克导弹不可以用于火力支援,只不过其造价高且在作战用途上与现有装备存在重合,故而非特殊条件下,很少有人会奢侈到使用反坦克导弹进行近距火力支援;既然有更好的选择,又有什么必要去烧钱呢?

感谢邀请。当然可以,而且全世界各国都有用反坦克导弹用来打击敌方阵地,用来充当火力支援的情况。

其实反坦克导弹用来火力支援这个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了,有的人可能觉得反坦克导弹属于精密设备,价格又高昂用来做火力支援是不是有些浪费。再者反坦克导弹的瞄准原理原本是用来打坦克的,用来火力支援能不能行,其实反坦克导弹的瞄准原理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复杂。

就拿比较有名陶氏反坦克导弹来讲,它的瞄准原理就很简单。发射前,通过瞄准设备确定目标所在位置,锁定目标后发射即可。在导弹的飞行过程中操作人员根据目标的位置,始终瞄准目标,为导弹提供不间断的引导。在发射出一定距离后,导弹的无线电测高仪开始回传数据,同时根据引导调整飞行轨迹以及飞行姿态和高度。在接近目标区域后导弹开始扫描目标区域,当飞行到目标上方时,引爆战斗部,实现对目标的攻击。用来做火力支援也是这个原理,没什么两样。

而且一般来讲现役的反坦克导弹的精度较高,射程较远。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昂贵的TOW陶氏反坦克导弹就被当做炮弹用,在远距离攻击敌方机枪、狙击手阵地屡试不爽。

我军其实也在很早也就开始使用反坦克导弹用来打击敌方阵地指挥部,1985年7月,麻栗坡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我军就使用了装备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攻击越军指挥部。根据当时情报显示,越军的前沿指挥部距离我方阵地2100多米,距离较远,所以就决定采用红箭73反坦克导弹来攻击敌方指挥部,一轮两发反坦克导弹攻击后,打下了这个高价值目标,使用效果显著。

而随着现代武器飞速的发展,我军可选择的反坦克也越来越多,红箭8、红箭11等等。但是红箭73系列改型还在部队中依旧坚挺,原因就是相对比较便宜,成本比较低、整体较小携带方便。而且更具特色的是发射架与控制台分离,可以更大限度的减少发射引导人员暴露情况,降低射手风险。其中红箭73导弹还因为采用的是有线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人工操控可以始终瞄准目标。经过升级后一般的干扰手段基本对其无效。

在不断的装备更替中,我军对于支援火力的需求加大,红箭73导弹自然挺身而出,承担起了这一任务。在远距离打敌人工事碉堡之类的目标毫无压力,而且精准度高,便于隐蔽,实在是攻坚利器,它也就凭借着自身的优点继续在我军发光发热。

所以说,反坦克导弹用来做支援火力再正常不过,而且现在的反坦克导弹也都有对地支援能力打击高价值目标,反坦克导弹也就不再反的只是坦克了。。

到此,以上就是新保网小编对于黎以冲突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黎以冲突意味着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特号 以色列 冲突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