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新保网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为编制下乡做村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为编制下乡做村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乡医前途如何?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前途也是比较广阔的,在乡下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绝对是非常有满足感的,所以作为哪一点医生无所谓,前途同样广阔,前途同样光明,希望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乡村医生六年干满会不会失业?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乡村医生六年干满不会失业的可能性较低。乡村医生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健康事业的重视和农村医疗改革的推进,乡村医生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此外,乡村医生在服务农村居民健康、预防疾病、健康教育等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因此,乡村医生六年干满后,他们有可能继续在乡村医疗岗位上工作,或者选择在其他医疗机构或相关领域发展。总体来说,乡村医生的就业前景较为稳定。
个人申请开办药店诊所流程?
一、开诊所需要的手续条件:
1、具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2、中医坐堂医诊所由中药饮片品种不少于400种的药店设置。
3、在中医坐堂医诊所只允许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不得随意改变或扩大执业范围;同一时间坐诊的中医类别中医执业医师不超过2人。
4、配备的医师必须是取得中医类别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医师。
5、设置的诊室必须独立隔开,诊室不超过2个,每个诊室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6、必须设有诊察桌、诊察床、诊察凳和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设备设施。
7、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二、办理部门:
1、这些条件具备后再向所在地的设区市药监局提出申请,当然,此前要先向工商部门申请预留药店的字号即药店名称,因为向药监局申请填表时要有工商部门预准药店的名称手续。
2、药监局受理后在规定时间内对药店进行现场验收,合格后核发《药品经营许可证》,这时药店可以正式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3、被批准的药店要在规定时间内提出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药监局再对已经营的药店进行GSP认证。
4、药店的开办一般程序大致是以上所说。有的地方可能会有特殊的规定,请到你所在地的药监局进行咨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管理条例》,个体行医必需注册后方可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才能开诊所。注册条件是必需取得《执业医师证》。
二,开药店需要办理的手续有:
一、需要去办《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十五条规定,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2)具有与所经营的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
(3)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
(4)具有保证经营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
三、具体办理申报提交材料有:
1、申办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学历证明原件、复印件及个人简历;
2、执业药师执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3、拟经营药品的范围;
4、拟设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及周边卫生环境等情况。
1.营业场地不少于20平方米,(乡下的药店不要求要有仓库).至少要有一个驻店药师、一个营业员(要高中以上或与药学相关毕业的或经过药监部门考核获得上岗证的人员)。
2.要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然后还要去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
如果是在城里开的药店就要具备这些条件:
1.营业场地不少于40平方米,仓库不少于20平方米.至少要有一个驻店药师、一个营业员(要高中以上或与药学相关毕业的或经过药监部门考核获得上岗证的人员)。
2.要申办《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然后还要去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
新开的药店也要施行GSP认证,GSP就是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一切都要按GSP模式运作。
个人申请开办药店,又开办诊所,需走以下流程:
开办药店,必须在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得《营业执照》,并向当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
同时开诊所的,需向当地的卫生健康委员会(局),申报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个体诊所申请需要到医疗机构审批部门进行申请。
1、本人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明到医疗机构审批部门进行申请。
2、医疗机构审批部门在收到申请后,对申请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真实性由申请单位负责)。
①个体诊所申请的符合设置许可或执业登记要求的,予以受理。
②个体诊所申请的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③需要报省、市级审批部门审批的,下级行政机关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报上级行政机关。
历史上今天,诞生了赤脚医生,您了解吗?
历史上的今天,1965年6月26日,诞生了“赤脚医生”;1974年6月26日,我国发行了一套“赤脚医生”的邮票。
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农村医务人员名称,赤脚医生是“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驻村、大队、生产队)。
历史背景
1968年9月,当时中国更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合作医疗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互助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中毕业且略懂医术病理,三是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重要的贡献。
赤脚医生,还是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叫到,他们就会赴诊,就会认真地为病人看病打针服药。自己治得了的,就一心一意尽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
赤脚医生治病收费不高,只收回成本钱,因为赤脚医生都拿了生产队的补贴。有的赤脚医生如果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就得倒贴成本费了。
乡村的赤脚医生,医术虽不高,但服务态度特别的好。
↑赤脚医生
据资料显示(佐证),“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应该是长阳的覃祥官和上海的王桂珍”。
由“赤脚医生”成名的王桂珍
1968年第三期《红旗》杂志上, 曾刊载了一篇关于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培养赤脚医生的调查报告,介绍了王桂珍等人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先进事迹。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此文,也就是在这篇调查报告中,之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就成为半农半医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
当时, *** 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在文章的眉头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这个批示经报刊公开发表之后,当年的中国大地上立即掀起了一股学习赤脚医生、学习王桂珍的热潮。还有人不顾路途遥远,自带干粮,千里迢迢从各地赶到江镇公社观摩学习,安静的江镇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桂珍也被这种热潮渐渐推向了荣誉的巅峰。
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
解放初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乡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模式即使在新时代的今天,也还有其现实意义,洗去“赤脚医生”的历史印记和政治色彩,挖掘其价值内核,借鉴其普适性和组织模式,建立切合农民利益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赤脚医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也与有关 *** 正致力于构建平价医院的想法不谋而和的。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当时在生气了的情况下发表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从此诞生了赤脚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利用《一把草药一根针》的精神,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毛主席提出要打倒城市老爷卫生部。把北京天壇医院的大夫下放到天水地区人民医院,把天水地区医院的大夫下放到汪川卫生院。培训了赤脚医生,农民用五分钱就可以治病,当时的合作医疗就是这样实行的。今天庆祝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发表五十五周年!
赤脚医生,经过短暂的培训,就被分配到大队里,是脱产的。
通常配备一个药箱 ,里面有几盒针剂,《主要是安痛定》另外就是中成药:跌打损伤丸,黄连上清丸,娃娃宁,婴儿安,正痛片,红药水,碘酒,纱布,(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 这几种药见不到),有听诊器,体温计 ,注射器。
药不多,小伤小病都能误诊,所以除少数行过医的人外,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
关于历史上的今天?六月二十六号“诞生了赤脚医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1974年6月26号我国发行了一套“赤脚医生”的邮票。
“赤脚医生”的称号来自1968年9月,当时中国更具有政治影响力的《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随后《文汇报》等各大报刊纷纷转载“赤脚医生”的名称走向了全国。“赤脚医生”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物,是农村社员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切称呼。
到了1977年年底,全国有85%的生产大队实行了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数量一度达到150多万名。到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逐渐消失。
而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根据人称合作医疗“活档案”74岁退休干部倪兵万收集、珍藏多年的历史资料,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两位“赤脚医生”。
“中国最早的‘赤脚医生’应该是长阳的覃祥官和上海的王桂珍”,倪兵万拿出3种权威资料作为佐证。
一是1968年12月20日,由长阳县革命委员会、长阳县人民武装部编印的《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一书,该书第六十五页中这样写道:“1961年,覃祥官开始跟着老医生徐谋书学医……”。
二是1975年12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的《“六·二六”光辉照乐园》一书,该书之一章第二节中这样写道:“1961年,在三大队党支部的支持下,快30岁而又只读过3年小学的覃祥官,怀着为贫下中农去占领医疗阵地的雄心,开始学医……”
三是2006年4月,中央电视台5集系列电视专题片《赤脚医生》的解说词也多次这样描述:“1964年,覃祥官在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成为赤脚医生……”
“1965年,王桂珍在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成为赤脚医生……”
到此,以上就是新保网小编对于为编制下乡做村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为编制下乡做村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